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的若干措施

稿件来源:中共宁夏区委社会工作部 发布时间: 2024-09-27 00:00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24〕3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措施。

  一、坚持党建领航,健全志愿服务动员体系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倡导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注重培养党员志愿者骨干,为各类志愿服务注入“红色因子”。在志愿服务组织依规设立党的组织,注重从优秀青年志愿者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志愿服务领域有效覆盖。

  (二)完善各行业领域志愿服务制度。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健全志愿服务制度,支持和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国有企业在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资源优势,通过项目资助、慈善捐赠、结对帮扶、技术援助等方式参与志愿服务。推动高校、职业学院(学校)结合学科建设和专业特长参与志愿服务;鼓励和提倡中小学生积极参与适合其身心特点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创新“专业+实践”“服务+治理”融合模式,探索“两企三新”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有效路径。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服务会员企业、促进政企对接、规范行业管理等方面优势作用,引导推动本行业本领域资源力量开展志愿服务。

  (四)搭建城乡社区合作平台。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主阵地主场景,常态化动员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搭建城乡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慈善资源等合作平台,完善社区公益服务体系,促进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

  (五)提升应急志愿服务能力。将志愿服务纳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完善登记管理、培训演练、安全保障等制度,强化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培育一批政治过硬、专业性强的应急志愿服务骨干队伍。鼓励具备专业技能的社会救援力量积极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活动。

  二、服务发展大局,健全志愿服务供给体系

  (一)围绕理论政策宣传宣讲深化服务实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模式,持续在宣讲队伍、阵地、形式、品牌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

  (二)配合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统筹服务力量。围绕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我区实施创新驱动、产业振兴、生态优先、依法治区、共同富裕战略,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等重大任务,深入推动志愿服务实践。

  (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匹配服务资源。针对不同服务对象需求,精心策划贴近生活、群众所需的志愿服务项目,开展集中服务、深化日常服务、做好结对服务、推广菜单式服务,建立志愿服务供需对接长效机制。聚焦百姓民生,开展精神文明、关爱帮扶、支教助学、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生态保护、应急救援、科学普及、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便利化、精准化。

  (四)依托重要活动和大型赛会展现服务形象。突出示范引领,以重要活动和大型赛会为依托,引领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培育志愿服务品牌,展示宁夏形象。不断总结经验,健全服务机制,完善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管理规范,提升大型赛会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五)突出项目化品牌化提升服务质效。每年举办一届全区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鼓励和支持各地、各行业领域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成果展示、典型宣传、交流研讨、品牌培育等活动,建立区、市、县三级志愿服务项目库。用好学雷锋志愿服务阵地,宣传推广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开展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等先进典型推选活动,培育一批“兰花芬芳”式的志愿服务品牌。

  三、激发参与活力,健全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体系

  (一)壮大志愿服务骨干队伍力量。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大力发展各行业领域志愿者队伍,引导文化、科技、法律、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应急、卫生健康、养老、体育等行业领域志愿者利用专业特长为社会作贡献;支持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加强专业化骨干队伍培养。发挥先进模范、乡土人才、“五老”人员、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群众性活动骨干等作用,支持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   

  (二)规范志愿服务组织登记管理。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治理,依法依规依章程开展活动。完善志愿者招募制度,建立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招募渠道;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翔实记录基本信息、服务意向,跟进后续管理与服务;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

  (三)健全志愿服务组织孵化机制。建设自治区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打造集培育孵化、业务指导、研究培训、成果展示、宣传推广、综合评估为一体的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区)建设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立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功能区。

  (四)加强志愿服务行业组织建设。成立宁夏志愿服务联合会,指导市、县(区)成立志愿服务行业组织(联合会、总会、协会),履行好引领、联合、服务、促进职责,发挥桥梁枢纽作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五)促进志愿服务能力素质提升。搭建志愿服务“互联网+”培训平台,建立健全分级培训制度,各市、县(区)和行业领域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培训班,培养志愿者骨干、志愿服务管理人才。设立志愿服务实习实践基地,建立培训师资库,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四、有效整合资源,健全志愿服务阵地体系

  (一)优化站点布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织密服务网络,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志愿服务站全覆盖,打造“十五分钟服务圈”。新建住宅物业公共服务用房规划,同步设置志愿服务空间。有序推进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机场车站、旅游景点、医院等志愿服务站点全覆盖。

  (二)拓展有效覆盖。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整合辖区内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城市商圈、工业园区、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其它公共场所,因地制宜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引导“两企三新”、公益慈善等社会力量建设志愿服务特色站点、流动站点。

  (三)完善服务功能。逐年打造一批志愿服务标准化站点,实现有场所、有队伍、有项目、有设施、有制度、有标识等“六有”目标;具备需求收集、项目发布、招募培训、活动组织、服务记录、宣传展示等“六大功能”。

  (四)强化数字赋能。用好全国志愿服务协同平台,实现志愿者注册、数据分析、需求对接、调度实施、评价反馈、宣传推广等全流程数字赋能,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整体效能。引导和规范网上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志愿服务方式。

  五、坚持鲜明导向,健全志愿文化体系

  (一)厚植志愿文化基础。培育志愿精神、志愿文化,把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体现到志愿服务工作各方面。联合自治区党校、社科院、相关高校建立志愿服务研究机构,指导高校推动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增设志愿服务必修课程,促进社工服务和志愿服务联动融合。

  (二)营造志愿文化氛围。支持创作反映志愿服务工作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公益广告,打造志愿服务主题公园、广场、雕塑、街区、商圈等。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讲好宁夏志愿服务故事。建立志愿者宣誓制度,规范使用志愿服务标识。

  (三)推动志愿文化融入。推动志愿文化融入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让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行为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共识。把志愿服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学教育和学生社会实践。推动志愿服务融入社会规范,体现到市(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之中。

  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志愿服务支持保障体系

  (一)强化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市、县(区)将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完善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在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自治区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形成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资金扶持。统筹利用包括财政投入在内的现有资金渠道,依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举办赛事、能力提升、项目开发、品牌培育、阵地建设等运营管理。拓宽社会募捐渠道,按规定享受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三)强化权益保障。志愿服务组织应当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物资设备、安全保障、相应保险等必要条件,根据志愿者年龄、知识、技能和身体状况安排相适宜的活动内容,真实、准确做好志愿服务信息记录、证明出具,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

  (四)注重激励褒奖。制定自治区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办法和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完善礼遇回馈和信用激励机制。把志愿服务作为相关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公务员考录、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工作者招聘时,应注重了解参与志愿服务情况。  

  (五)提供法治支撑。根据志愿服务国家立法进程,积极推进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研究制定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管理、志愿服务标准化站点建设等标准和规范。依法查处损害志愿精神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以志愿服务为名从事非法活动。

  (六)加强合作交流。引导志愿者积极参与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枸杞产业博览会等大型赛会,提供翻译引导、项目推介、区情介绍、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务。协调推动对外和对港澳台及区域间有关交流合作,鼓励区内志愿服务组织与相关组织、机构合作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宁夏志愿服务影响力。